您的位置首页  网络创业  网店

网店疑售穿山甲鳞片平台勿成非法交易“避风港”

  8月9日,长期关注野生动物保护的科普作家花蚀,在微博发文称一电商平台售家一级保护动物穿山甲鳞片,引发广泛关注。而遭举报后,涉事店铺疑似穿山甲鳞片商品显示“已售罄”,但店铺仍在正常运营。该电商平台方面表示,会报警处理。(8月15日 《成都商报》)

  无独有偶,8月16日四川省林业和草原局也收到网友举报,称某网店销售国家重点保护植物水母雪莲花的信息。短短七天就已发现两起网店违法贩卖野生动植物的案件,这不得不让人警醒。

  我们常听到“没有买卖就没有杀害”的公益广告。的确如此,违法需求造就了非法市场,高额的“收入”使得部分人铤而走险。无数野生动植物遭遇毒手,买方与卖方承担着不可忽视的责任。但与此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在一次次的网售野生动植物事件中平台的身影。

  平台不仅为买方、卖方搭建了桥梁,也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买方的心理负担。近年来,网购平台为无数商家、顾客提供了便利的买卖渠道,成为了许多人的主要购物途径。但繁荣的网购经济背后却也藏污纳垢。野生动植物的卖家以网店为途径,以“猪甲”代名“穿山甲鳞片”,用“养生药材店铺”掩盖非法买卖。在商品标题上,他们绝口不提“穿山甲”,但在评价里、客服的回答里,却处处都是穿山甲。此外,与线下交易不同,网店销售还有着直观的销售量。高额的成交次数、众多的好评也会使买方心存侥幸,使其抱有法不责众的心理,降低购买野生保护动植物时的心理负罪感。平台就这样在不经意间成为非法买卖的“避风港”。

  打击网络野生动植物贸易,平台不该缺位。没有复杂的变幻,没有层层的掩盖,仅以“猪甲”代名“穿山甲鳞片”便逃过了平台的监管。当下,平台对于网络野生动植物贸易的检查力度与惩罚力度仍有不小的缺口。打击非法贩卖不能止步于下架商品、关闭店铺,而该从预防做起。首先,审查不能仅限于商品名称,应该从客服、商品评价、实际图片等多个方面核实商品实际信息。其次,由于野生动植物的鉴别对专业性有一定要求,平台内部应设有相关专项检查,邀请有鉴别能力的专家、志愿者参与其中。在处罚措施方面,也不该一“关”了之,可与执法部门建立合作,对店铺经营者进行追责。用严厉的处罚为保护加码,用有力的措施织就非法买卖的捕捉网,平台应当扛起属于自己的担子。

  平台不该成为野生动植物贸易的“避风港”,打击非法买卖也不能只是说说而已。从预防到处罚,平台应当加强监管、切实履责,将保护落到实处、让行动掷地有声。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