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网络杂谈  建站经验

这位航天人11年来一直在造空间站

  文昌航天发射场高大宽敞的总装厂房里,空间站问天实验舱完成三舱刚性连接、正在缓缓转为水平状态,近18米高、23吨重的庞然大物在吊车的控制下完成了漂亮的“俯卧”。全程,航天科技集团五院空间站问天实验舱机械总体主任设计师金玮玮始终不离左右。三舱对接,是他在进入发射场忙忙碌碌工作十几天之后,迎来的第一次“大考”。“成绩还不错,技术状态正常、产品性能良好。”

  2011年4月,金玮玮硕士刚毕业进入了航天科技集团五院,就赶上中国空间站立项综合论证,他迄今为止的整个职业生涯,都在空间站总体总装的工作度过。而在空间站建造青年团队中,像金玮玮一样职场即“站”场的航天人,几近半数。

  中国空间站设计空前复杂,系统多、接口多、状态多,用传统的二维设计方式根本无法按计划高质量完成工作,惟有探索出一条更为高效且适合中国航天未来发展的三维数字化设计模式,才能解决这个难题。彼时,三维数字化协同设计在航天领域还是新鲜事物,从顶层规划总体模型体系、规范信息流传递接口、制订单机设备建模要求等一系列数字化变革,全部是项目团队“白手起家”,一点一点干出来的。

  “十年前刚开始做的时候,困难真的挺多。除了改变大家的二维设计习惯外,三维信息需要下得去还得上得来,并指导产品生产和装配,这就意味着总体、分系统、制造厂、总装厂等参加空间站任务的单位,均需要进行相应的设备和软件升级换代。不过现在好了,我们不是干成了嘛。”金玮玮轻描淡写的几句话,却跨越了中国空间站从无到有的天堑。

  今年,中国空间站将完成在轨建造,进入在轨运营阶段。坐落在北京航天城的数字空间站,将通过数字推演等方式全方位保障空间站安全稳定运行,而这个与线映像的数字空间站,正是以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五院项目团队从零做成的空间站数字模型作为基础建设的。

  作为问天实验舱发射抢险队的成员,金玮玮在离塔架最近的掩体中静静等待发射,就像看着自己的“孩子”,一飞冲天。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