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网络科技  技术

【专升本—管理学】 2022年专升本考试《管理学》黄金笔记(41)!

  目标管理是美国管理学家彼得·德鲁克于 1954 年提出的。目标管理是让组织的主管人员和员工共同参与目标制定,在工作中实现“自我控制”并努力完成工作目标的一种管理制度或方法。目标管理的核心内容就是目标。

  1.企业的任务必须转化为目标,企业管理人员必须通过这些目标对下级进行领导,并以此来保证企业总 目标的实现。对于那些工作成就和成果直接地、严重地影响企业的生存和繁荣的部门,目标更是必需的。部门经理取得的成就必须是从企业的目标中引申出来的,他们的成果必须用他们对企业的成就有多大的贡献来衡量。

  2. 目标管理是一种程序,使一个组织中的上下各级管理人员统一起来制定共同的目标,确定彼此的责任,并将此项责任作为指导业务和衡量各自贡献的准则。一个管理人员的职务应该以达到公司目标所要完成的工作为依据;如果没有方向一致的分目标来指导每个人的工作,那么企业的规模越大、人员越多时,发生冲突和浪费的可能性就越大。

  3.每个企业管理人员或工人的分目标就是企业总目标对他的要求,同时也是这个企业管理人员或工人对企业总目标的贡献。只有每个人的分目标都完成了,企业的总目标才有完成的希望。

  4.管理人员和工人是依据设定的目标进行自我管理,他们以所要达到的目标为依据,进行自我指挥、自我控制,而不是由他的上级来指挥和控制。

  目标表示最后结果,总目标需要由子目标来支持。这样,组织及其各层次的目标就形成了一个目标网络,作为任务分配、自我管理、业绩考核和奖惩实施依据的目标具有如下性质:④层次性;②网络性;③ 多样性;④可考核性;⑤可实现性;⑥富有挑战性;⑦伴随信息反馈性。

  组织目标形成一个有层次的体系,从广泛地组织战略性目标到特点的个人目标。这个体系的顶层的组织的远景和使命陈述,第二层次是组织的任务。在目标体系的基层是分公司的目标、部门和单位的目标、个人的目标等。

  在组织目标的层次体系中不同层次的主管人员参与不同类型目标的建立。董事会和最高层主管人员主要参与确定企业的使命和任务目标,也参与在关键成果领域中更多的具体的总目标。中层主管人员如副总经理、营销经理或生产经理,主要是建立关键成果领域的目标、分公司的和部门的目标。基层主管人员主要关心的是部门和单位的目标及他们的下级人员目标的制定。

  如果说目标体系是从整个组织的整体观来考察组织目标的话,那么,目标网络则是从某一具体目标的实施规划的整体协调方面来进行工作。目标与计划方案通常均形成所希望的结果和结局的一种网络。

  如果各种目标不互相关联,不相互协调且也互不支持,则组织成员往往出于自利而采取对本部门看来可能有利而对整个金司却是不利的途径。目标网络的内涵表现为以下四点:

  (1)目标和计划很少是线性的,即并非一个目标实现后接着去实现另一个目标。目标和规划形成一个互相联系着的网络。

  (2)主管人员必须确保目标网络中的每个组成部分要相互协调。不仅执行各种规划要协调,而且完成这些规划在时间上也要协调。

  (3)组织中的各个部门在制定自己部门的目标时,必须要与其他部门相协调。有人研究得出结论,一家公司的一个部门似乎很容易制定完全适合于它的目标,但这个目标却在经营上与另一个部门的目标相矛盾。

  任务和企业的主要目标通常是多种多样的。同样,在目标层次体系中的每个层次的具体目标,也可能是多种多样的。有人认为,一位主管人员不可能有效地追求更多的目标,以 2~5 个为宜。因此,在考虑追求多个目标同时,必须对各目标的相对重要程度进行区分。

  要让目标可以考核,就要将目标量化。目标定量化往往也会损失组织运行的一些效率,但是对组织活动的控制、成员的奖惩会带来很多方便。

  有时要用可考核的措辞来说明结果会有更多的困难,对高层管理人员及政府部门尤其如此。但原则是:只要有可能,我们就规定明确的、可考核的目标。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