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网络资讯  热点

网易策划:通往哥本哈根之路

  在1995年到2003年,一次全国性的湿地调查中,湿地面积在省市地图上仅仅列了几平方千米。其他的地图重点仅在大的湖泊上。扎龙靠近嫩江,位于乌裕尔河下游,自然区主要保护丹顶鹤及其他野生珍禽,这里有鸟和水禽的“天然乐园”之美称。但最新的未出版的湿地地图表明,中国从1990年到2000年,已经有30%的自然湿地消失。而在东北濒临灭绝的丹顶鹤夏天的栖息地,面积从22932平方千米降至了10114平方千米。

  位于齐齐哈尔市东南26公里处的扎龙湿地,1992年被列入《国际重要湿地名录》,是中国最美的六大湿地之一。然而,近年来缺水和频发的火灾正威胁着这片湿地的生存。

  几十年前这里的情景。那时候的扎龙人烟稀少,湿地里鱼虾鸟蛋丰富,逃荒人多选择在这里定居。夏天时,村民出去打鱼、捡蛋,一般情况下,捡一次鸟蛋可装满半只船;冬天到来后,有三四个月的时间湖面冰冻,村民便割苇子换粮食,一次所更换的粮食足够一年的食用,但现在,依靠湿地生存的状况早已成为记忆。

  扎龙湿地生息繁衍的鱼类有46种,昆虫类277种,鸟类260种,兽类21种。其中丹顶鹤为国家重点保护的一级动物。全世界共有15种鹤,自然区就占有6种,而丹顶鹤的数量占全世界丹顶鹤总数的1/4。

  这里有乌裕尔河、双阳河、克钦湖、仙鹤湖、龙湖、南山湖等大多水面2000亩以上。湿地中各个河道连通湖泡,形成密如蛛网的水系,夏季丰水期,可形成方圆数百公里的明镜水面。

  食物丰富,全世界有20%以上的丹顶鹤以及290多种水禽水鸟、狼、狐等野生动物常年生活于此。扎龙湿地对于野生动物保护和维护松嫩平原粮食主产区的生态安全具有无可替代的作用。

  1998年核心区馒头岗70多只苍鹭集体弃巢,300多只雏鸟被活活饿死。大多数苍鹭、草鹭的巢穴都有1~2只雏鸟比同伴小1倍还多。栖息繁殖鸟类从曾经的10万只下降到不足1万只。

  居民们在孤岛上发展“风力发电”,一架架风车、一条条电线在湿地上空形成了威胁幼鸟飞行的“天罗地网”;水多的地方,圈起池塘养鱼;水少的地方,苇子被齐根割去、焚烧。

  居民们在孤岛上发展“风力发电”,一架架风车、一条条电线在湿地上空形成了威胁幼鸟飞行的“天罗地网”;水多的地方,圈起池塘养鱼;水少的地方,苇子被齐根割去、焚烧。

  积极争取保护区立法,把资源保护纳入法制化轨道。保护区建立至今一直未能取得自然资源的使用权和管理权,只有通过立法才能使保护区获得自然资源的管理权,依法保护自然资源才是保护区实现有效管理的唯一途径。

  目前美国政府相关部门已决定选取美国境内的保护区,与黑龙江省的扎龙建立姊妹保护区,互派人员,在更广泛的领域内交流成功经验,以促进两国湿地保护进程的加快和生态环境的恢复。

  专家建议扎龙保护区应建立一个长效和稳定的补水机制,将补水的时间定为秋季。秋季水库的蓄水量一般比较充盈,经过一个冬季的封冻,可以使补入湿地已经结冰的水体在第二年春季缓慢融化,能有效缓解春季缺水的局面。

  扎龙保护区正在筹划大规模“生态移民”工程,居住在自然保护区核心区域的5000多名居民近期将实现全部搬迁,长期影响丹顶鹤等珍禽生存的“人鸟争地”问题有望得到彻底解决。 目前黑龙江省已编制完成移民方案,并将于近期实施。

  内蒙古自治区科尔沁地区曾经是一片动植物蓬勃生息的稀树灌丛草原。1995年,国家批准建立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之后,中国北方连续遭遇大旱。我们这里原来年降水有三四百毫米,这两年也就是一二百毫米,最旱的时候只有几十毫米。现在科尔沁湿地曾经有的40多个水泡子一个也不剩了。

  近50年来,艾比湖湿地功能严重下降,生物多样性锐减,野生动植物数量下降,种类减少,尤其鸟类尤为显著,大雁、灰鹤等基本已绝迹,艾比湖湿地生态系统退化,植被群落由湿生,中生向旱生和盐生演替。近60%的湖滨植被已经衰亡,剩余植被正以每年39.8k平方公里的速度变为沙漠。

  2004-2008年鸟类监测数据显示,2004-2006年,洞庭湖水鸟数量、种类减少明显,种类减少了5种,占2004年水鸟种类的8.93%;数量减少了38491只,占2004年水鸟数量的28.84%。与2000年相比,2006年东洞庭湖区越冬候鸟总数由30万只下降到仅3万—4万只原有200只越冬白鹤,在2004年基本消失。

  玛曲湿地沙化面积还以平均每年3000多亩的速度激增,2500多牧民、16.8万头牲畜已完全退出沙区。天然草原牧草平均产量由上世纪80年代初的每亩400公斤左右,下降到现在的300公斤,植被覆盖率降至75%左右,并呈逐年下降趋势。同时,许多小河干涸,黄河水源的涵养和径流调节作用减弱,每年向黄河输入泥沙达50多万吨。

  天津湿地较解放初期50年代减少54.7%,市区湿地减少80%,且湿地蓄水能力退化和干涸如北大港水库库容5亿立方米,现在已退化56%,即库容量为2.8亿立方米。团泊、尔王庄水库等湿地基本干涸。1平方公里以上的洼地由60年代初的200个减少到现在的12个。自然银鱼、河蟹、中华绒螯蟹已绝迹。

  世界上最大的高寒湿地之一,据统计,若尔盖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1985年湖泊总面积32475亩,15年之后,减少面积达38.9%。大量河流、湖泊干枯,部分湖泊严重萎缩或变成季节性湖泊,如若尔盖县麦溪乡的兴错湖原有水面469公顷,现在已经不足10公顷。大量湖床、河床裸露,产生许多新的沙源,危及周边草场。

  根据卫星图像资料显示,到目前为止,潘塔纳尔沼泽地每年平均以 2.3% 的速度在不断减少。如此继续下去, 45年以后,这块世界上最大的湿地将在地球上消失,同时那里的生态环境也将遭受巨大破坏。

  在1970至2000年间,泥潭的面积大量减少。由于叙利亚、土耳其、伊拉克联合进行的逆流阻拦,和伊拉克境内的顺流排水工程,90%的湿地已经被破坏。

  南佛罗里达湿地沼泽,是美国最大的沼泽地带。大沼泽地在历史上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起初这片湿地占地300万公顷,在二十世纪早期来到这里的开拓者对大部分湿地排水,以建造房屋,耕种庄稼。

  德国的国际重要湿地总数达到32块,总面积达到839,327公顷。但其湿地总面积已经减少了57%;在2003年最新的一份湿地报告,德国最新发现一块湿地仍保存着接近自然的状态,是鸟类的栖息地、越冬地和繁殖地。

  坦桑尼亚湿地目前已经减少了50%以上,在它位于东非大裂谷南部、坦桑尼亚共和国北部马拉、阿鲁沙、希尼安加3区境内广阔的草原上,还有一个面积15000千平方公里的塞伦盖蒂湿地。

  印尼国际湿地协会当天公布的一份报告称,从1987年至今,印尼的湿地面积已经从4250万公顷减少到3380万公顷,减少了20.5%。

  耗资120亿美元,在世界各大洲保护水鸟迁徙路线中的一些关键地区,保护的目标湿地分布在整个非洲和欧亚地区,包括非洲、欧洲、中东中亚以及格陵兰和加拿大群岛共12个国家。

  为了保护湿地,18个国家于1971年2月2日在伊朗的拉姆萨尔签署了一个重要的湿地公约《拉姆萨尔公约》,简称《湿地公约》。

  湿地公约委员会确定2008年世界湿地日的主题为“healthy wetland, healthy people”,目的是让更多的人关注拉姆萨尔湿地公约,了解保持湿地的健康对人类健康的正面影响。

  美国提出湿地“零净损失”政策目标:任何地方的湿地都应该尽可能受到保护,转换成其他用途的湿地数量必须通过开发或恢复的方式加以补偿,保持甚至增加湿地资源基数。

  德国的国家湿地委员会等,形成共同参与的协商机制,提高湿地保护管理效率。同时,重视通过管理制度的建立,确保湿地保护政策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

  加拿大等先进国家对于湿地都采取“可持续管理”的政策和制度。所有湿地均经调查分类后分级管理,重要湿地则优先保护,并且落实在法定计划中。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