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网络资讯  行业

传感器热点:紫光集团“内斗”升级管理人反对董事长“不实言论”

  随着许多国家人口老龄化的加剧,用于健康监测的电子皮肤(e-skin)备受关注。但是,要实现电子皮肤的产业化,必须优化两个因素。首先是实现高舒适度,可以显着提升用户体验。二是让电子皮肤智能化,可以同时检测和分析生理信号。

  石墨烯纳米织物具有良好的可拉伸特性,因此可以用作应力传感器。在60%的形变条件下仍然能够正常工作,此外该应力传感器具有良好的应力-电阻线次拉伸循环测试,器件保持良好的稳定性。

  为了解释传感器工作机制,提出并联电阻网络模型并与实验结果相符合,该模型对指导织物型应力传感器设计具有重要意义。器件可以用作应力传感器用于监测呼吸、脉搏、关节运动等力学生理信号;使用激光刻蚀后可以实现低阻抗生理电极用于监测心电与脑电信号监测。通过与神经网络算法相结合,基于石墨烯电子皮肤可以通过监测脑电信号用于判断测试者的注意力情况。

  12月16日,紫光集团管理人发布声明称,紫光集团少数股东健坤集团和实控个人赵伟国散布有关紫光集团债务风险处置将造成当期734.19亿元的国有资产流失等言论,均属于不实信息,企图干扰并影响紫光集团司法重整工作进程,管理人坚决反对,并将采取措施依法追究相关个人和单位法律责任。

  紫光集团表示,按照北京市一中院关于召开紫光集团第二次债权人会议的公告,将于12月29日召开会议表决重整计划。

  近日,管理人注意到紫光集团少数股东健坤集团和实控个人赵伟国散布有关紫光集团债务风险处置的不实言论,现将有关情况澄清及声明如下:

  紫光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紫光集团)由清华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清华控股,清华大学校企平台)持股51%、北京健坤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健坤集团,由赵伟国个人实控)持股49%。赵伟国以少数股东实控人身份担任紫光集团董事长,并负责企业经营管理。过去几年中,赵伟国操纵紫光集团频繁通过巨额融资开展境内外并购扩张,导致负债规模过大,加之经营管理不善,紫光集团2020年爆发债务危机,现金流枯竭,无力偿还境内外巨额到期债务,集团和下属实体企业面临资产查封、账户冻结、融资枯竭等重大风险,企业经营陷入难以维系的严重困境。2020年11月,清华控股引入专门工作团队(后转为清算组),按照“市场化、法治化”原则,依法合规开展债务风险化解工作,并逐步稳住企业基本面。

  2021年7月9日,债权人以紫光集团不能清偿到期债务,资产不足以清偿全部债务且明显缺乏清偿能力,申请对紫光集团开展破产重整。7月16日,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依法裁定受理紫光集团破产重整并指定紫光集团清算组担任紫光集团管理人(以下简称管理人)。管理人严格依照法律规定履职尽责,依法合规开展债权申报和审查、选聘第三方专业机构开展审计评估、引进战略投资人并开展尽职调查和投资报价等工作。在战略投资人招募和遴选过程中,管理人坚持“市场化、法治化”原则,采用公开招募方式,公平、公正、公开面向全社会广泛招募战略投资人,全程接受法院、债权人等各方监督,及时有效向债权人披露招募进展情况,充分维护包括债权人、债务人在内的各相关方合法权益。

  在多轮市场化竞价后,所有战投提供的最高报价仍然无法覆盖紫光集团全部债务,即所有愿意参与战略投资的战投均认为紫光集团资不抵债。经过债权人、管理人、监管机构等共同选定第三方专业机构审计,截至2021年6月30日,紫光集团重整主体所有者权益为-442.78亿元;经过债权人、管理人、监管机构等共同选定第三方专业机构评估,截至2021年6月30日,紫光集团重整主体资产客观公允的市场价值约1214.78亿元,匹配拟化解债务约1376.09亿元,证实紫光集团资不抵债。以上表明,紫光集团在赵伟国的经营下,清华控股和健坤集团在紫光集团的股权价值已经为负,造成损失。

  依照破产重整法律要求,管理人已于12月10日在全国企业破产网上发布战略投资人中选公告,于12月13日向债权人发布紫光集团重整计划草案,各项工作进程均依法合规。根据紫光集团重整计划草案,有财产担保债权和120万元以下小额债权,将能实现全额现金清偿;普通债权中120万元以上部分提供不同清偿选择方案,清偿率预计可达到95%以上至100%。

  下一步,按照北京市一中院关于召开紫光集团第二次债权人会议的公告,将于12月29日召开会议表决重整计划。管理人欢迎广大债权人等相关方就紫光集团破产重整后续工作继续提出宝贵的意见建议,管理人将继续恪尽职守,依法履职,更好地完成紫光集团司法重整工作。就健坤集团和赵伟国个人散布不实信息,企图干扰并影响紫光集团司法重整工作进程,管理人坚决反对,并将采取措施依法追究相关个人和单位法律责任。

  管理人将坚定不移、依法有序推进紫光集团司法重整工作,希望广大债权人和社会各界继续予以关心和支持,共同推进紫光集团早日重整再生,健康发展。

  12月17日消息 美国商务部工业与安全局(BIS)刚刚发布声明,以所谓“违反美国外交政策或利益”为由,将37家外国机构被列入其所谓的“实体清单”。

  其中多数(34家)是中国企业,包括数家光电通信领域的企业:江苏亨通海洋光网系统有限公司、亨通光电有限公司、中天科技海缆有限公司。美国商务部称,上述企业获取或试图获取美国制造的物品“用于军事目的”。

  据了解,实体清单是美国为维护其利益而设立的出口管制条例。在未得到许可证前,美国各出口商不得帮助这些名单上的企业获取受本条例管辖的任何物项。简单地说,“实体清单”就是一份“黑名单”,进入此榜单实际上是剥夺了相关企业在美国的贸易机会。

  已有券商研究员发表评论称,中天科技海缆公司生产相关原材料采购、关键设备等供应链体系对美国没有依赖,海缆产品也未在美国市场进行,被纳入实体清单对公司业务没有实质影响。

  此前有产业界人士调侃,被美国商务部列入实体清单,相当于被美国商务部“认证”为高科技企业。从这个角度看,光通信行业无需过多忧虑,可根据此前被纳入实体清单相关企业的遭遇,及时制定应对之策。

  12 月 16 日消息,激光雷达公司禾赛科技宣布与英伟达 NVIDIA 达成合作。英伟达将在其 NVIDIA DRIVE 平台使用禾赛的 Pandar128 激光雷达作为其自动驾驶开发系统的真值 (Ground Truth) 传感器。

  禾赛科技表示,禾赛的激光雷达解决方案将作为英伟达自动驾驶系统开发平台的核心设备,为自动驾驶车辆提供关键的物体感知与识别功能。

  中国监管机构据称很快将发布新规,阻止当地科技公司出售其在中国的子公司或其他资产,这是当地政府防止半导体等敏感技术泄露给中国的最新举措。

  据《日经亚洲》报道,一位中国投资审议委员会官员透露,一项旨在保护当地有价值的芯片技术的法规将在周五被送至中国行政院进行进一步审查,最早将在今年年底前或明年1月生效。

  这项新规规定,中国企业计划出售或处置在中国的任何资产(包括工厂或子公司)给当地同行或其他买家时,需要申请该部门批准,因为此举可能涉及敏感技术的转移。目前的法规只要求企业在进行此类交易时向有关部门通报。

  据悉,当前中国企业在中国的投资,包括在当地设立子公司,都必须得到中国证监会的批准。不过,在初始投资之后的任何所有权变更都不需要获得此类批准。在日益紧张之际,这种现状引发了对技术泄露的担忧。

  与此同时,中国司法部门和事务委员会正在起草新的法规,鼓励人们不为对岸的公司工作,以防止专业人员向中国、香港和澳门地区等地泄露商业秘密和关键技术。

  根据这项草案,任何自有项目曾得到政府资助的专业人士,如果想去中国旅游,必须获得批准。一些科技公司高管担心,这一范围将过于宽泛和模糊,可能会影响行业公司在政府资助的研发项目中开展合作的意愿,并阻碍未来整体技术的进步。

  过去几年,许多中国科技公司出售了其在中国的子公司。领先的电源管理解决方案供应商Lite-On在2017年将其位于中国苏州的固态硬盘存储子公司51%的股份出售给了紫光集团,其余股份于今年6月出售给了当地一家投资公司。

  去年,领先的iPhone金属外壳供应商可成科技将其工厂出售给了中国科技供应商蓝思科技,而iPhone组装商纬创将其在昆山的工厂出售给了中国新兴电子产品代工巨头立讯精密。

  全球封测龙头日月光投控则是最新的例子。本月早些时候,公司将其在中国两家子公司的股份出售给了智路资本。

  “我们注意到现行法律体系存在漏洞,需要修补,”中国投资管理委员会发言人Lu Chen-hui对《日经亚洲》表示。“虽然可成科技和纬创的技术密集度较低,但这些例子揭示了未来可能存在敏感技术泄漏的漏洞。”

  Lu Chen-hui表示,一个专门的部门将负责更密切地关注涉及“芯片制造、芯片封装和测试以及面板”等技术的交易。

  总部位于德国慕尼黑的激光雷达(LiDAR)和感知软件领先提供商Blickfeld,正致力于开发高性能、可规模量产的突破性激光雷达传感技术,该公司近日宣布将公司的A轮融资规模成功扩大至3100万美元。新未来资本(New Future Capital, NFC)是一家主要在亚洲、北美和欧洲提供成长型资本的私募股权公司,在此轮融资中作为新投资方参与了进来。此外,所有现有投资方都参与了本轮融资,包括集团(Continental)、Bayern Kapital、Fluxunit(艾迈斯欧司朗风险投资)、TEV(Tengelmann Ventures)、High Tech Gründerfonds和Unternehmertum Venture Capital Partners。

  此轮融资的扩大正值Blickfeld的业务大幅增长之际,也正是其向新市场扩张的良机。该公司计划进一步完善传感器和软件,以继续革新3D数据的可靠捕捉和利用。

  Blickfeld由Mathias Müller博士、Florian Petit博士和Rolf Wojtech博士于2017年创立,致力于开发和生产激光雷达传感器和感知软件。这些解决方案可以提供高分辨率的3D环境信息,实现无数开创性的新兴应用,例如自动驾驶、智慧城市、工业用途以及安防等。

  星标的内容=你在乎的内容,根据微信公众号推荐原则,没有在传感器专家网公众号主页【设为星标】,将无法及时获得传感器行业最新资讯!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