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网络资讯  行业

以上海为例:近期疫情舆情爆发点综述

  新冠疫情进入了常态化防控的第三个年头,随着疫苗接种的大范围普及、疫情自然规律的客观变化,社情、舆情等关联特征也在发生悄然变化。微博、微信、知乎、抖音等互动平台讨论激烈,如何有效防控、怎么合理防控、疫情何时结束等涉疫话题交织出现,疫情、社情、舆情“三情叠加”特征明显。从上海疫情防控情况来看,也能初见端倪。

  新浪微博用户“@挽弦暮笙007”发文称,3月6日凌晨六院就就出现了阳性病例,持续的瞒报和不合理的应对措施,不仅使医护人员满负荷工作,还出现了大范围的院内感染。文中还披露了医生之间发生肢体冲突等。13日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官微发布《情况说明》称,经查确有其事,对此深感愧疚。目前医院对此事正在进行调查。

  3月23日网上传言,“国务院督查组到上海后,上海拟出台大动作,将封城7天”。经上海网络辟谣平台向本市权威部门求证,封城传言不属实。

  3月22日,上海市商务委主任顾军回应市民买菜难问题,通过协调,让符合防疫要求的保供人员顺利返岗;指导电商平台整合配送资源,实行员工共享,增加千人配送力量。

  3月21日,布布发出求助帖,告诉网友自己已经抵达国内,入住隔离病房,但仍无法获得治疗,已经被下达了病危通知书。3月22日下午,上海疾控中心工作人员表示将尽快反映情况。但是对于该病人网上求助事件也引发不小争议。其中有爆料者质疑求助者利用优厚的社会资源和流量资源开后门,这样的行为对于同等重病患者并不公平;同时也有部分网友扒出求助者卖惨回国救助是因为此前在英国已经被下达病危通知书,网民对她一面卖惨一面痛骂防疫措施的嘴脸表示不满。

  3月22日,标题为《上海隔离期间身患癌症命悬一线,身为对外汉语老师的我应不应该被救治?》的文章再次引起网民的广泛讨论。看病问题俨然成为疫情防控所面临的更大考验,包括评估病人病危情况是否真实,是否符合绿色通道标准,能否出具常态化的紧急救助机制等等问题同时也是各省市在疫情防控背景下需要认真思考和亟需解决的问题。

  目前针对这类病人在网上发声有三种声音,一类是同情、要求尽快帮助其接受治疗,二是认为其卖惨、挤兑医疗资源,三是指责当前医院针对此类病人的应急措施仍然存在漏洞。

  移动互联网时代,群众关心关注的热点焦点很容易发酵为网络“爆点”。及时回应关切,才能有效澄清事实、解疑释惑。然而,如今有一个现象值得关注:民众对某些部门、某些事件提出质疑后,涉事方的回应非但没能澄清疑惑,反倒引发了次生舆情,甚至连回应者也成了焦点。上海六院相关舆情在受到大规模以及官方关注之前,已经在微博等平台上发酵。但是在12日的上海疫情发布会上面并未对此做出回应,13日凌晨上海六院迫于压力做出回应,称此事正在调查中。声明中对于是否存在瞒报、是否阴性阳性混住等细节问题并未做出过多回应,而声明中的调查结果也是迟迟未见。上海六院的舆情处置措施无疑是滞后且避重就轻的,回避型声明并不会使得发酵起来的舆情趋于平缓,相反,大量留白会产生更多的想象空间,会引起更大的猜测,那张爆料截图也会传播得更加广泛。避而不谈问题所在的声明只会反向引发网民的抵触心理,不回应只会造成舆情的再次爆发,甚至引起次生舆情。

  公开透明是最好的疫情稳定剂。对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这种关乎公共安全的事件,权威信息发布的缺位、失位、错位会误导公众,将群众暴露于肆虐的病毒中,贻误疫情防控的最佳时机。

  形形色色的谣言,正在随着新型冠状病毒一起扩散。3月23日,网上爆发“上海封城”的消息,随后得到官方辟谣。社交媒体时代,谣言的裂变式传播让“三人成虎效应”更加明显。当一则耸人听闻的小道消息,频繁出现在家庭微信群、同学群、工作群,同时被多个好友转发到朋友圈,并在短视频平台被几十万人点赞,恐怕很多人都会信以为真,有些人甚至成为谣言传播者而不自知。谣言会加剧恐慌情绪,比如上海每天巨额数据的病例增长使得人们开始害怕;谣言会制造对立情绪,很多人因为听信谣言而“人肉新冠患者”;谣言会刺激市场失序,各种抢购就是最好的例证;谣言还会让在一线抗战疫情的人寒心。

  得益于媒体融合不断向纵深推进,我们也注意到,如今网络谣言的“生命周期”似乎变短了一些。很多谣言在网络传播没多久,各种辟谣信息也会第一时间发出,有效削弱了谣言的危害。

  人们对疫情防控措施的心理耐受度、情绪承受度事实上与疫情造成的伤害程度正相关,疫情的病死率、重症率、传染率越高,人们对于疫情防控措施的承受力就会越好,且不会轻易地在社情、舆情层面表达不满。如今,随着疫苗的研发、疫情防控的及时有效性以及奥密克戎变异毒株的病死率下降等原因,人们对于疫情防控措施的耐受阈值已经随之下降。人们的耐受阈值在下降,但是上海每天的病例仍几百几百的增长,尽管心有恐慌,但是容易引起对于防疫不力或者过度防疫的埋怨情绪。

  疫情期间,买菜吃饭、看病吃药、宠物喂养、搬家等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问题也逐渐暴露在公众视野中。此前西安孕妇由于医院死守防疫政策的原因最终酿成孕妇流产的悲剧。而上海也有癌症患者因隔离无法接受治疗病危的情况。癌症化疗病人出不了小区家属崩溃磕头、透析病人无处就医、长租公寓遭征用租客仓皇搬家、核酸检测点人头攒动防疫上门消杀宠物猫应激坠楼等,一桩桩一件件也在从侧面反映出各省市在面对精准防疫的大要求下,面对个别特殊案例甚至是常规案例仍旧存在着不足和失措的状态。

  而如今人们对于个人诉求愈加重视,从一开始的顺从听话逐渐转变为提出自己的个人相关需求。由此对于各省市的防疫政策的灵活性和适配性也提出了更加严格的要求。一刀切、教条主义不再适用于现今的常规防疫中,尤其在关乎生命的问题上不得含糊。防疫是为了所有人的生命安全,同时病人看病治病也是为了自己的生命安全,殊途同归,并没有理应为谁让路的道理。与此相反的是,政府理应为这些特殊人群开辟绿色通道,尽早做好应急预案。

  新冠疫情早期,人们对于疫情信息更多的是依靠新闻发布会。而如今,随着社交媒体的即时性甚至是全时性更加占据优势,因此网民逐渐开始依赖社交媒体,例如从微博、小红书、抖音等平台能够及时得知各省市的疫情最新动态,包括阳性病例确诊所在小区等。而人们对于严肃正经的发布会也从期待报告疫情情况,逐渐将其作为解答人们困惑、纾解恐慌的出口。不少网民调侃上海卫健委主任邬惊雷,将上海疫情发布会称为“惊雷故事会”。

  虽然疫情形势严峻,但只要充分,坚持科学的态度和科学的应对处置方法,充分利用我国日益完善的医疗卫生公共服务体系和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相信我们能够遏制住疫情蔓延势头,打赢这场守护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的疫情防控攻坚战。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